l 如何让员工与公司“上下同欲”?
沃顿商学院的教授罗素·艾柯夫(Russell L. Ackoff)说:“企业有义务服务于员工,员工是独立的利益相关者,而不是哪里缺就去哪里的螺丝钉”。
如果老板向要跟员工达到上下同欲,首先要搞清楚2件事情:
1. 一家公司作为一个整体,是有意识的。公司的目的是追求规模,追求利润;
2. 每个员工作为独立个体,也是有意识的。对公司认可,就好好干;不认可,这仅仅是一份谋生的差事而已。
看到了吗?公司是一个“双意识”的系统,公司有公司的意识,员工有员工的意识,老板们总是感概“人心散了,队伍不好带了”, 而从不抱怨“方向盘生气了,车不好开了”,队伍不好带的核心是因为“人心和队伍的意识没有统一”,公司如果状态变差,老板以为大家都会明白现状,一定会共度时艰。但实际上,每个个体为了自己的利益,宁愿一起赴死,也不愿共渡难关。
明白公司是一个“双意识”的系统后,老板们可以从两个方向去改善管理:
1. 让员工自动参与约束
因为员工有个体的意识,也就有个人的期待。所谓“满意”,就是收获大于自己的期待,公司在制定《工资分配方案》或《业绩激励计划》时,可以邀请员工一起坐下来讨论,研究实现目标的可能性,如果员工认为公司制定的目标,是一个“跳一跳就能够得着”目标,就会自我激励,自觉参与公司的各种约束。
2. 让约束和激励相容
管理都是反人性的,但如果“参与约束”和“个人收益”之间是正相关的,那么员工在整个公司的系统中,就不是一个“无意识的零部件”,他们会主动参与到这个“正向增强回路”中,不但不会抵触公司下达的目标和约束,还会自带鸡血,想办法去达成目标。当然,个人利益也是有层次的,有的人要赚钱养家,有的人要学习成长,有的人要自我实现。每个人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,在公司里的位置不同,他们所求就不同。公司能找到与员工相同的大目标,又能在激励方式上有差异,才能真正做到上下同欲。
每个公司,都应该有个“超额业绩激励计划”。销售比目标多卖了产品怎么办?开发比计划早完成了怎么办?他们会因此而获得“私利”吗?没有,那他为什么不选择懒惰?
l 如何让员工敢说出“皇帝没穿衣裳”?
Ø 三个臭皮匠,就一定赢一个诸葛亮吗?
Ø 集思就一定能广益吗?
当老板决定了一件事,在大会上慷慨陈词,宣布决心时,如果你发现这是一个漏洞百出的计划,你能成为《皇帝的新衣》故事中那个勇敢的小男孩,站出来指着老板说:“你今天没穿衣服”吗?
研究发现,如果在一次群体大会中,当成员发现自己的意见和群体抵触时,会产生巨大的压力,从而主动放弃观点,接受群体意见,这被称为“群体压力”。 个体时,每个人都正确;群体时,就走向错误。这就是为何“三个诸葛亮,还抵不上一个臭皮匠”的缘故。
如何识别“集思反而不广益呢”?只要你发现,最近大家达成一致意见的速度特别快,就知道群体压力,已经在公司里扎根了。
明白到“群体压力”后,老板们可以做两件事去切段这种压力:
1. 宣告决定前,先进行“头脑风暴”
头脑风暴,必须遵循两个原则:1)重量而不重质;2)提出而不反驳。鼓励每一位与会成员都参与讨论,每个人不超过2分钟,依次进行,让每个人都“必须”发表不同观点,而不用担心受到群体压力的打击。
2. 开会前,先进行“摸底调研”
开会之前,先让每个人与会成员填一份调查问卷,每个成员先独立写下自己的观点,然后把观点交给群体,并逐一向大家说明自己的想法,最后才展开讨论。
这样,成员就无法迫于群体压力,在讨论时放弃自己的观点。讨论依然必要,但没有一个观点被放弃。
3. 设置一个“搅局者”
老板可以在开会之前,安排一个故意唱反调的搅局者,那么在开会之后,只要有一位提供了不同答案的人,就会激发其他人表达不同意见的勇气。
l 如何持续正向激励员工?
有的老板,雄心勃勃地制定目标后就开干,完全不征求员工的目标的意见,在员工的成长上也没有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时间,员工在工作上出现问题,不是先引导,而是把活抢过来干,这种“有事我来干,有钱大家分”是特别坏的态度。老板用了错误的方式,成功地把好员工变成了坏员工。
怎么有效地持续激励员工?首先要搞清楚员工的努力的“元动力”是什么?比如,美丽,是女孩子买漂亮衣服的元动力吗?准确地说,不是。和美丽之间的“差距”,才是。成功,是企业家奋斗的元动力吗?不是。和成功之间的“差距”,才是。
任何确定的目标,都不是人的元动力;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所导致的“结构性张力”,才是。
所以,要在员工心中形成如下环环相扣的因果链:
1. 用差距,增强个人努力;
2. 用个人努力,增强个人绩效;
3. 用个人绩效,增强公司奖励;
4. 用公司奖励,缩小差距。
而上述的因果链中,难度最高的应该是第1个,如何让员工意识到这个是“可弥补的差距”,如何打磨出一个既有挑战性,又可以实现的目标,我们可以参考如下几个动作:
1. 把每一个员工的年度目标、考核方法,公布给全公司;
2. 总经理每月发全员邮件,沟通方向、战略、组织调整;
3. 每周一定要开例会,不断修正方向;
4. 打开员工论坛,让正面反馈能传播,负面反馈能辟谣;
5. 要求每个经理和员工必须做每月的1:1沟通
6. 定期组织团建,如吃吃喝喝,短途旅行等,适当释放员工压力……
“改变人心”的本质,不是将心比心,也不是苦口婆心,而是通过改变人和周围要素之间的关系,也就是改变“与利益相关方的交易模型”,让同样的心,产生不同的行为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版权声明】
本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“粤湾商盟”所有,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。如需转载或引用该等文章的任何内容,请私信或邮件沟通授权事宜,并于转载时在文章开头处注明来源于 “粤湾商盟官网”。未经本司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或使用该文章中的任何内容。
本网站发布的文章及图片,已尽可能对作者来源进行注明,若因故疏漏,造成漏注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,处理相关内容。本网站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