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伯特议事规则
Robert‘s Rules
“你讨厌开会吗?”
甲:“讨厌,特别是那些没有明确主题的,互相吹捧的会议…”
乙:“我觉得我的职业生涯,浪费最多的就是开会的时光,尽听别人说些没有营养的东西…”
丙:“开会前,本来还想着有些话要说,开着开着,只想尽快结束…”
丁:“领导和其他员工的发言时间比例,永远是99:1…”
上述是我们随机采访了一些职场人士,他们对开会这件事的看法,很多企业的会议,要么开会前没有明确的主题,聊着聊着就九霄云外;要么成为的领导的一言堂,变成了个人宣讲会;要么就是被几个话痨劫持了会议,其他人被迫陪着他浪费时间。
什么是开会?
到底什么叫开会?开会,本质上是一个商业模式,和一切商业活动一样,是一个有投入、有产出的经济学游戏。开会的投入,是所有与会者的时间成本;开会的产出,是一组结论,比如说所有人的共识,或者与会者的共创。 开会,是一个用时间,换结论的商业模式。
那为什么要开会?为了赚钱!用有效的会议,创造出比时间成本,更大的结论价值。
“会议价值 = 结论价值 – 时间成本”
下面我们介绍一个高效的开会方式“罗伯特议事规则”:
罗伯特议事规则
对于创业型和小微企业,采用罗伯特议事规则是一个很好的开会方法:
1. 由会议主持人负责宣布开会制度,分配发言权,提请表决,维持秩序,执行程序;
2. 定义一个会议讨论的动议,动议必须是具体的、明确的、可操作的行动动议;
3. 谁举手谁发言,主持人允许后才可以发言,别人发言的时候不能打断;
4. 尽可能对主持人说活,不同意见者之间避免直接面对面发言;
5. 每人每次发言不超过2分钟,同一动议发言每人不超过两次;
6. 发言者跑题,主持人应该打断跑题发言,被打断的人应当中止发言;
7. 主持人应尽可能让意见相反的双方轮流得到发言机会,以保持平衡;
8. 发言人应该首先表明赞成或反对,然后说明理由,不得进行人身攻击,只能就事论事;
9. 只有主持人可以提请表决,要等到发言次数用尽或没有人再想发言了,才能提请表决。如果主持人有表决权,应该最后表决,防止抱粗腿;
10. 主持人应该先请赞成方举手,再请反对方举手,但不要请弃权方举手。当赞成方多于反对方,动议通过,平局等于没通过。
l 罗伯特议事规则体现的原则
1. 平衡原则:保护各种人和人群的权利,包括意见占多数的人,也包括意见占少数的人,甚至是每一个人,即使那些没有出席会议的人,从而最终做到保护所有这些人组成的整体的权利。正是几百年来,人们对这种平衡的不懈追求,才换来了议事规则今天的发展。
2. 对领袖权力的制约:集体的全体成员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领袖,并将一部分权力交给领袖,但是同时,集体必须保留一部分权力,使自己仍旧能够直接控制自己的事务,避免领袖的权力过大,避免领袖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集体的头上。
3. 多数原则:多数人的意志将成为总体的意志。
4. 辩论原则:所有决定必须是在经过了充分而且自由的辩论协商之后才能做出。每个人都有权利通过辩论说服其他人接受自己的意志,甚至一直到这个意志变成总体的意志。
5. 集体的意志自由:在最大程度上保护集体自身,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和平衡集体成员的权利,然后,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行事。
总结:
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普遍缺乏对议事规则的运用,80%的人认为中国人开会“很少”或者“几乎没有”议事规则,甚至很多人认为每次开会都是“一锅粥”。
罗伯特议事规则是在洞彻人性的基础上,经过精心琢磨而设计的。正是这种对细节把握得精致完美的规则,才最大化地实现了公平与效率。值得每个企业的管理层借鉴,并运用到日常的会议规则中。